hán
dān
xué
感情色彩: 贬义词
【解释】: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学步:学习走路。比喻模仿人不到家,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。
【出自】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【示例】:半臂添寒尚书醉,屏后金钗楚楚,齐俯首~。<br>◎清·梁绍任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卷一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贬义

近义词

反义词

成语故事

传说战国时,赵国都城邯郸的人,走路姿势特别优美,在各诸侯国中是出了名的。

燕国寿陵那地方有个少年,平时很爱学别人的举止和步法。他听人说,邯郸人走路姿势之美妙,堪称天下第一,便不顾路途遥远,爬山涉水,专门到邯郸去学走路的姿势。少年到了邯郸,见那里的行人走路与寿陵人走路确实不一样,而且显然比寿陵人走路好看。他暗暗高兴,认为自己不虚此行,决定好好地学。

开始,他成天呆在街旁,观看邯郸人怎样走,接着他模仿着走:跟在这个人后边走几步,再跟在那个人后边走几步。可是不知为什么,他不论学谁,总是学不像。

少年着急起来,心里琢磨来琢磨去,最后琢磨出一个道理:原来自己太习惯原来的走路姿势,所以学不好。于是他重起炉灶,丢弃自己原来的走法,完全照人家的样子走。

这一来更糟了。他既要想上身怎样摆动,又要考虑手脚如何移动,甚至还要思索摆动的幅度和摆动的距离。结果,每走一步都要动足脑筋,紧张万分。

就这样,他越学越累,弄得不伦不类,十分可笑。最后,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。等到要回寿陵的时候,不得不爬回去。

“邯郸学步”这个成语告诫人们:千万不要胡乱模仿别人,免得没学会别人的东西,反把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掉了。

成语出自:《庄子·秋水》

版权所有 © 2025 聚全网 保留所有权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