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àn
yú
chōng
shù
滥
竽
充
数
感情色彩: 贬义词
【解释】:滥:失实的,假的。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。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,次货冒充好货。
【出自】: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
【示例】:言调整人事,~,依然如故。 <br>◎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》二七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战国时,齐宣王非常爱听吹竽(一种簧管乐器),还喜欢讲排场,总要叫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。这300人都有丰厚的俸禄。
当时有个南郭先生,很羡慕吹竽的有丰厚的俸禄,却又不会吹竽。但他自我吹嘘是吹竽高手,并且愿意参加吹竽的乐队。齐宣王很高兴,把他编在吹竽的乐队里,并给予他与乐队其他吹竽手一样丰厚的俸禄。
从此,齐宣王听乐队吹竽,南郭先生就混在里面,拿着竽装腔作势地作出在吹竽的模样。因为吹竽手很多,乐声又响,他混在里面充数,没有人识破他对吹竽一窍不通。南郭先生也洋洋得意,以为一直可以混在里面凑个数。
后来齐宣王死了,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。湣王也非常喜欢听吹竽,不过他不喜欢听许多人合奏,而爱一个一个吹给他听。
南郭先生听说湣王有这个要求,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,赶紧逃之夭夭。
后人根据这个故事,概括成“滥竽充数”的成语。“滥”,是与真实不符,引申为蒙混的意思。“充数”是凑个数的意思。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,或者是以次充好,也可用于自谦。
成语出自: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