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ǐn
náng
miào
jì
锦
囊
妙
计
感情色彩: 褒义词
【解释】: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,放在锦囊里,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。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。
【出自】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:“汝保主公入吴,当领此三个锦囊。囊中有三条妙计,依次而行。”
【示例】:为什么叫麻烦?你的~在哪里呢? <br>◎叶圣陶《倪焕之》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俏皮、讥讽语句中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赤壁之战以后不久,孙权根据周瑜的计策,以招亲为计,打算骗刘备到东吴与孙权之妹结亲,借此杀了刘备,讨还刘备向东吴暂借的荆州。
诸葛亮识破了周瑜之计,作了妥善安排,保证刘备既娶到亲又能保住荆州。刘备这才放心前去。
刘备临行前,诸葛亮给随行的大将赵云3个锦囊说:
“锦囊中有3条妙计,你按我的吩咐,依计行事,必可保主公无虞。”
赵云领受后,带了500名兵士,随同刘备来到东吴。
到达后,赵云拆开第一个锦囊,按计让500士兵上街采办喜庆礼物,使满城皆知刘备前来招亲之事;同时又陪同刘备带厚礼去见孙权的舅父乔国老,说明招亲之事。乔国老高兴地进宫向他的姐姐、吴国太贺喜。结果由国太作主,弄假成真,刘备和郡主结了亲。
孙权见一计不成,又采用周瑜的另一个计谋,让刘备沉湎于优裕的生活中,乐而忘返,与诸葛亮等疏远,届时再取荆州。过了一段时间,赵云打开第二个锦囊,依计向刘备谎报曹操领兵讨伐荆州。刘备和孙夫人商量后,决定夫妻一起私下返回荆州。
但他们的行动被周瑜发现,周瑜派将领阻拦。赵云拆开第三个锦囊,依计要刘备请孙夫人出面斥退阻拦的将领。等孙权派人持上方宝剑来阻止时,刘备已和孙夫人登上了诸葛亮安排接应的小船,直驶荆州而去。
由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,致使孙权和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。
后来,“锦囊妙计”这一成语,用来比喻暂时保密而在紧要关头解决紧急问题的计策,也可指一般的计策。
成语出自:《三国演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