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ì
rì
kě
dài
计
日
可
待
感情色彩: 褒义词
【解释】:指为期不远。
【出自】:明·海瑞《治黎策》:“夫以万全之力,视此直狐兔耳。其束身系颈,计日可待也。”
【示例】:现今满政府之颠覆,~。 <br>◎曹亚伯《通告城镇乡自治职员电》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魏明帝曹叡当政时,公孙渊占据着辽东,不听中央号令,曹叡命令太尉司马懿率领军队讨伐辽东。
出发前,明帝和大臣们在殿上商议讨伐的事。明帝问司马懿:“估计来回要多长时间?”司马懿回答:“来去各100天,攻打100天,中间休息60天左右,算起来,一年足够了。”明帝便决定发兵4万,群臣认为4万兵太多,战事所需的物资难以供应。魏明帝果断地说:“迢迢4000里,虽然耗费很大,也应当供给,不可过分计较费用。”
司马懿率4万兵到达辽东后,正遇上大雨连绵,不能及时攻打。朝中大臣议论纷纷,认为公孙渊不可能马上击垮,应该及早召回司马懿。明帝不听,说:“司马懿足智多谋,一定可以随机应变,克服危难,抓住公孙渊计日可待。”
不久,司马懿果然打败了公孙渊,并把公孙渊的首级派人送到了京都,辽东终于平定了。
后来,成语“计日可待”,用来形容等待的日子可以扳着手指数了,比喻为时不远。
成语出自: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