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ǎi
chǐ
gān
tóu
百
尺
竿
头
感情色彩: 褒义词
【解释】: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。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,或学问、事业有很高的成就。
【出自】:唐·吴融《商人》诗:“百尺竿头五两斜,此生何处不为家。”
【示例】:功名~,自古及今,有几个干休。 <br>◎元·张养浩《折桂令》曲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很高的境界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宋朝时,长沙有座很著名的禅寺,名叫招贤寺。寺中有个精通佛法的高僧,名叫景岑,人们都称他为招贤大师。
招贤大师由于造诣高深,经常被邀到其他寺庙去讲道传经。他讲经的时候能将深奥的佛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,因此听讲的人很多,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。
一天,招贤大师到一座寺庙讲经。他讲得头头是道,使听的人深受感染。他讲完后,该寺中一名也很有道行的僧人站起身来,向招贤大师提了几个问题。其中有一个问题是:像招贤大师这样精通佛法的大师,是不是已经修行到了佛法的最高境界。
招贤大师笑了笑,取出一份偈帖,念道:“百尺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。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
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: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。我钻研佛法虽然到了百尺竿头的地步,但仍须再进一步,才能达到“十方世界”这种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后来,“百尺竿头”这一成语,用来比喻不应满足已有的成绩,仍应继续努力。
成语出自:《景德传灯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