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ú
yí
bù
jué
狐
疑
不
决
感情色彩: 贬义词
【解释】:传说狐狸多疑,所以称多疑叫狐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时决定不下来。
【出自】: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表狐疑不断,乃遣嵩诣操,观望虚实。”
【示例】:县官听说,也自~起来,暗想道:这事倒是我认错了? <br>◎明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三回
【语法】:补充式;作谓语;含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决定曹操、袁绍命运的官渡之战正处于相持阶段。袁绍派人向荆州牧刘表求救,刘表答应派兵,实际按兵不动;他也不帮曹操,打算静观变化。
这时,荆州的官员韩嵩、刘先等劝说刘表:“现在两雄(指曹操、袁绍)相持,天下重任落在您的身上。您如果想有所作为,就应趁机出兵。如不想占有天下,也应选择归附的人。怎么可以拥兵十万,而坐观成败?别人求援而不相助,看见贤能之人而不归附?这样做,两人的怨恨都集中到将军身上,恐怕您想中立也办不到。曹操善于用兵,攻下袁绍后,一定移兵指向荆州,到那时将军必然无力抵抗。不如现在就以荆州兵力归附曹操,这才是万全的良策啊!”
刘表的下属官员们苦口相劝很久,刘表仍然狐疑不决。曹操官渡之战获胜后,果然移兵南下。那时刘表刚死,他的儿子刘琮投降,曹操唾手而得荆州。
狐疑,像狐狸那样多疑(狐性多疑)。后来,成语“狐疑不决”,用来形容犹豫疑惑,不能决断。
成语出自: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