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ǔ
gōng
chǔ
感情色彩: 褒义词
【解释】:楚国人丢失弓,拾到的仍是楚国人。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,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。
【出自】:汉·刘向《说苑·至公》:“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,左右请求之。共王曰:‘止!楚人遗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’”《孔子世家·好生》:“楚人失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”
【示例】: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,这个东西送上门来,~,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? <br>◎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七回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分句;含褒义,比喻利未外溢

近义词

得失相当
一失一得

反义词

成语故事

春秋时候,楚国国君楚共王喜爱打猎,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,骑着快马,拿着弓箭,奔驰山野,追捕各种飞禽野兽,作为游乐。

有一次,他骑着马拼命追逐几头野兽,跑了很多路,眼看快要追上了。他非常高兴,想拿出弓箭,向野兽射去。哪知道他到腰间一摸,弓已不知去向。原来他跑得太快,在马上颠来颠去,那面弓早就丢失了。楚共王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:“我的弓丢失了。”

这是一面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,随从人员都觉得十分可惜。于是,他们跑到楚共王面前,要求说:“请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!”

楚共王毫不犹豫地阻止说:“不要去寻找了。我是一个楚国人,这弓让楚国人拾去了,还是在楚国人手里。楚国人丢失了弓,仍旧由楚国人得到,还有什么必要去寻找呢?”

随从人员听了,齐声说:“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。”他们就不再去找弓了。

这事很快传了开来,孔子也听到了。孔子说:“可惜楚共王讲的话,包括得还不够大。应该这样说:一个人丢失了弓,另一个人得到了。为什么一定要是楚国人呢?”

人们听了孔子的话,都称赞地说:“孔子的话,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。”

后来,“楚弓楚得”这个成语,用来形容虽然丢失但对他人也有好处的事物;有时候也用来形容得失无常,不必念念不忘。

成语出自:《说苑·至公》

版权所有 © 2025 聚全网 保留所有权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