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àng
dàng
bù
jī
放
荡
不
羁
感情色彩: 褒义词
【解释】:羁:约束。放纵任性,不加检点,不受约束。
【出自】:《晋书·王长文传》:“少以才学知名,而放荡不羁,州府辟命皆不就。”
【示例】:平时与一班好朋友,只以诗酒娱心,或以山水纵目,~。 <br>◎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
【语法】:动宾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晋代时,有一个叫王长文的人,自幼刻苦好学,年轻时就以才学而出名。但他性格孤僻,放荡不羁,从不把州府的征召放在眼里。
有一次,州里召他为别驾(别驾是官名,是刺史的佐吏,刺史巡视辖境时,别驾也乘驿车随行)。他便穿了件极普通的衣服偷偷地出走了。整个州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。
刺史知道他不肯屈就官府,便用厚礼送给他。
后来,王长文闭门不出,也不与别人交往,一心写作。他摹仿《周易》,写了四卷书,起名叫《通玄经》。当时的人都把这部书比作汉代扬雄著的《太玄经》。
晋武帝(司马炎)太康中叶,四川遭到了天灾,发生了大灾荒,官府开仓借粮。王长文因平时家境较贫困,所以借得很多,但无力偿还。郡里就把他送往州里想惩罚他。
刺史徐干知道王长文的为人,就没有叫他还账。哪里晓得,王长文连谢一声都不说就扬长而去了。
后来,“放荡不羁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行动随便、不受约束。
成语出自:《晋书·王长文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