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é
pǔ
zhū
huán
合
浦
珠
还
感情色彩: 褒义词
【解释】: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
【出自】: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孟尝》:“(合浦)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,与交阯比境……尝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岁,去珠复还,百姓皆反其业。”
【示例】: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,究竟能够~,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。 <br>◎《晚清文学丛钞·冷眼观》第十五回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宾语;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东汉时,合浦郡(今广东新兴、开平西南,广西容、横两县南)沿海盛产珍珠。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,色气纯正,一直誉满海内外,人们称它为“合浦珠”。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,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。
采珠的收益很高,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,巧立名目盘剥珠民。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,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,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。结果,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境内,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。
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,很少有人种植稻米。采珠多,收入高,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。如今产珠少,收入大量减少,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,不少人因此而饿死。
汉顺帝刘保继位后,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。孟尝到任后,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,下令革除弊端,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,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,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。不到一年,珠蚌又繁衍起来,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。
“合浦珠还”这一成语,比喻人去而复回或失物而复得。
成语出自:《后汉书·孟尝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