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ì
jīng
tú
zhì
励
精
图
治
感情色彩: 中性词
【解释】:励:奋勉;图:设法;治:治理好国家。振奋精神,想办法治理好国家。
【出自】:《汉书·魏相传》:“宣帝始亲万机,励精为治。”《宋史·神宗纪赞》:“厉精图治,将大有为。”
【示例】:~在勤民,宿弊都将一洗新。 <br>◎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楔子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公元前74年,汉昭帝去世,执掌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帝,史称汉宣帝。
霍光凭着迎立之功,加封17000户。他的亲朋好友都在朝中担任要职。每有奏章,总是霍光先看,然后再禀告天子,宣帝在霍光面前也非常谦恭,百依百顺。
霍光大权在握,霍光的老婆霍显还是不满足,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君纳入宫中,竟买通一个女医将许皇后毒死。霍光知道后,非但没有揭发,还利用权力为女医开脱。
公元前68年,霍光病死。汉宣帝摆脱了束缚,亲理朝政,他采纳了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议,削去了霍氏官职,并改革了上书奏事的旧制。不久,许皇后被害的阴谋被揭露,霍氏满门抄斩。
从此,宣帝振作精神,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。对派往地方上去的官吏,汉宣帝都要亲自召见,先听其言,后观其行。在丞相魏相的配合下,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、减轻人民负担的有力措施,终于使国家逐渐兴旺起来。
宣帝在位25年,终于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。
后来,人们就用“励精图治”这个成语,来表示振奋精神,力求把国家治理好。
成语出自:《汉书·魏相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