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é
wú
cháng
wù
别
无
长
物
感情色彩: 贬义词
【解释】: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
【出自】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”
【示例】:他们除双手外,~,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。 <br>◎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
【语法】:动宾式;作谓语,形容贫困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王恭和王忱都是东晋时的名儒,他俩都曾担任太子太傅(太子的老师),两人关系很好。
有一次,王恭跟随他的父亲、光禄大夫王蕴一起到会稽(今浙江绍兴)游玩。会稽的竹席在当时十分有名,王恭便买了一条,带回京城。
不久,王忱来到王恭家中探望。两人寒暄一番,王恭向王忱介绍了越王墓、浣纱溪等名胜古迹,王忱听得饶有兴趣。
王忱见王恭坐的是一张六尺长的新竹席,心想:“这竹席真漂亮而光滑,坐起来一定很舒服。想来一定是他从会稽带回来的特产,而且带回来的数量不会少。”
王忱越看越喜爱,就说:“恭兄,这竹席是你从会稽带回来的吧,送一张给我怎么样?”
王恭听了,一口答应,就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送给了王忱。
过了些日子,王忱有事来到王恭家里,看到王恭坐的是一张旧草席,惊讶地问:“恭兄,你怎么不坐新竹席,坐这旧草垫呀!”
“我的新竹席不是送给您了吗?哪还有呢?”
王忱听了,感到十分不好意思,道歉地说:“恭兄,我以为你带回的竹席总不止一张,才开口向你讨,谁知你只有一张,真不好意思。”
王恭听了,笑着说:“友情为重。没关系的。你知道,我平生别无长物的。”
后来,“别无长物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一身除必不可少的东西外,没有别的多余之物。
成语出自:《晋书·王恭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