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ù
qī
àn
shì
不
欺
暗
室
感情色彩: 褒义词
【解释】:欺:欺骗自己;暗室:人家看不见的地方。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,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【出自】: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”
【示例】:知县生平~,既读孔、孟之书,怎敢行盗跖之事? <br>◎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
【语法】:动宾式;作谓语;形容不做亏心事
近义词
反义词
成语故事
春秋时,一天晚上,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正坐在宫中和他的妻子闲谈,忽然听到有马车行驶的响声从东面传来,大约在宫门前却不响了。隔了一会,又响着往西边去了。
卫灵公问南子说:“这是怎么一回事呀?”
“这是一辆马车经过宫外,坐车的人很可能是大夫遽伯玉。”南子回答说。
“你为什么猜想是遽伯玉呢?”卫灵公问。
南子说:“我听说过,凡臣子经过王宫门前,都有下车致敬的礼节。忠臣孝子,他们表里如一,决不在大众面前哗众取宠,也决不在没人的地方作出暗昧之事。遽伯玉是我国的贤臣,最守礼节。马车路过宫门,他一定下车致敬,过了宫门,他再赶车而去,所以我猜想必定是他。”
卫灵公为了证实南子的话,派人去调查,结果路过宫门的确实是遽伯玉。但他欺骗南子说:“我派人去调查过了。刚才确有马车经过宫门,但那人不是遽伯玉,你猜错了。”
南子听了,向卫灵公祝贺说:“大王,那太好了!本来我以为卫国只有一个贤人遽伯玉,现在至少有两位了,祝贺大王又得了一名贤臣。”
卫灵公听了,无可奈何地把真相告诉了南子。
后来,“不欺暗室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在没有任何人看见或知道的情况下,也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。
成语出自:《列女传》